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聲音的重要性



開發遊戲時有三種感覺可用來吸引玩家:觸覺、視覺和聽覺。在電腦能夠散發氣味和口味之前,這三種感覺都是遊戲開始必須面對的主要課題。其中視覺和觸覺在遊戲開發設計中經常會受到特別多關注,但這次我們將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較不起眼的另一個課題:聽覺。遊戲裡聲音的用途可包括:
  • 歌曲─這是指為遊戲創作或授權遊戲使用的整首歌曲。歌曲可在遊戲中做為背景,或在某種情況發生時播放(例如贏的時候)。
  • 音樂─遊戲中可循環一小後音樂。一段重放的音樂長度可短到只有一秒,或長到幾秒。他們的檔案大小,就相當於一整首歌曲的一部份。
  • 音效─這是指某個動作完成後引發的聲音,或與某個視覺事件同步出現的聲音。
  • 語音─這是遊戲預錄或授權遊戲使用的說話語音片段。語音可用在遊戲前的動畫、遊戲中角色的說話,或者當做音效使用(例如一個人被劍刺中時大叫一聲)。
音樂和語音在遊戲中不一定絕對必要,但遊戲中絕對需要音效。以下有三大理由說明遊戲中絕對不可忽視各種聲音:
  • 聲音可帶給玩家不同感受─這種效果通常都是用歌曲或音樂製造。比方說,在一個神秘離奇謀殺案遊戲裡,詭異驚悚的音樂可幫助玩家進入遊戲情境。如果不用這種音樂,改播嘉年華會的音樂,氣氛就會截然不同。而一個賽車遊戲選用快活的音樂,可使玩家感覺需要動作快一點。要讓玩家融入遊戲,增加音樂是重要的一步。
  • 聲音可激起立即的情緒反應如驚訝、恐懼和大笑─再舉神秘謀殺案遊戲為例,假設主角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暗中試探時,突然吊燈掉到他旁邊的地板上。這時除非玩家把喇叭關掉,否則燈砸到地上發出的巨響一定會嚇玩家一大跳。這是遊戲開發者刻意製造的情緒反應。再舉一個小例子,橫向捲軸冒險遊戲和超級瑪莉裡的吃錢幣,主角每次跳起來吃錢幣不一定是為了好玩,但那「叮!」的一聲,郤會讓玩家有種好玩的感覺。
  • 聲音可傳達訊息─聲音可使玩家知道像是角色已經受傷,或一扇神秘之門已經打開。而遊戲裡最常聽到的兩種傳達訊息的聲音,一種是讓玩家知道角色已經吃到或拿到某樣東西的聲音,另一種就是讓玩家知道某樣東西距離有多遠(多深)的聲音。
有時候,(比方說)在棋牌遊戲裡,當玩家打對一張好牌時,聲音可能同時速成兩種或以上的效果。例如玩一款房子內某處有藏寶的遊戲,主角打開一扇上鎖的門,即可進入另一個房間。這時播放一小段愉快的音效,除了可傳達:「嘿!真有你的!」這類訊息外,同時有幫助玩家釋放一種滿足或高興的情緒反應。

雖然一般人在玩遊戲後,通常都不會回想「這個遊戲裡的音效真棒!」但這並不表示遊戲裡的聲音不夠好。事實上,如果聲音達到它們應有的效果,聲音通常都不會讓人有特別突出的感覺。就好像電影裡經常可看到,狂亂的音樂強化了懸疑和動作的效果。一般人多半不會注意聲音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因此如果玩家對遊戲裡的聲音沒有特別注到,那就表示這個遊戲的聲音做得恰如其份。通常聲音會受到注意,就表示聲音太突兀。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就是機器執行我們認為需要智慧之工作的能力。比方說,在真實生活裡,當一名警察徒步追捕一個人時,他一定會想盡辦法抄近路。所謂的近路需視這名警察對他位在哪裡,要去哪裡,以及對追捕地區當地環境的了解而決定。在線上遊戲裡,主角要做到類似這種行為,可以用編寫遊戲程式的方式達成。這就是一種人工智慧的應用。

人工智慧的概念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早自十八世紀起,一些著名的哲學家就曾經爭論過機器會不會思考的問題。但人工智慧的概念受到一般社會大眾注意,是始自1980年代大型遊樂場遊戲的流行。直到1997年,IBM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挑戰西洋棋大師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成功,人工智慧才真正引起一般人的關注。那次著名的六局四勝比賽中,卡斯帕洛夫落敗,人工智慧則寫下首度超越人類智慧的歷史。此後人工智慧即深入比西洋棋更複雜的遊戲中。目前一些即時戰略遊戲所用的人工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大概知道什麼是人工智慧以後,我們現在就來看看人工智慧可以用來做些什麼,人工智慧在遊戲裡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以下就是目前人工智慧在遊戲裡一些主要的用途。

尋找路徑
對所有的遊戲開發工程師,尤其是對人工智慧還陌生的程式設計師而言,這是一項最重大的課題。尋找路徑,顧名思義,就是尋找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之間的路徑。在暗黑破壞神之類的遊戲裡,玩家只要按到某個點,角色就會走到那個點。當走到那個點的路上將碰到一個物件時,角色會繞過物件繼續前進。在大部份這類先進的遊戲裡,角色所走的整個路徑,其實是從玩家按到那個點的那一刻開始計算(而不是從角色走出第一步時才計算)。

同樣地,尋找路徑的技術用在遊戲中的敵人時,一個怪獸可以被設計成跳過那個物件向角色直奔。

產生關卡
某些遊戲會在運行過程中建立隨機但智慧型的關卡吸引玩家。比方說,當玩某個遊戲兩次時,關卡的建構(如房間和牆),可能第一次和第二次都一樣,但敵人和神秘項目的位置第二次可能會不同。或者,整個關卡都可能完全改觀,如迷宮系統,這類關卡就是用人工智慧自動產生。

設計敵人行為
遊戲裡的敵人使用尋找路徑技術,可以找到角色所在的位置。但當敵人到了角色面前會做出什麼舉動?是拿一把劍刺它?還是臨陣脫逃?還是跟角色聊聊?這是根據控制敵人舉動的人工智慧選項所決定。對全球發行的超大型遊戲來說,這種人工智慧可能算是最複雜的元件之一。

建立神經網路
神經網路是一個會學習的人工智慧,它會根據遊戲進行中現場即時估算的內部數值參數產出機械反應,而在不同場合做出不同行為。這個概念是近年才開被用到遊戲設上。像一些玩家與AI對抗的戰略遊戲裡,雙方都配備有飛機、坦克、軍艦和士兵。假設玩家不斷用飛機攻擊敵軍,人工智慧就會從這個經驗中學習。它就會想:「嘿!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要採取行動阻止飛機繼續攻擊。哈!有了!我就派出坦克去轟掉那飛機!」這種人工智慧就非常人性化。它會辨識行為模式,判斷行為模式對自己不利,然後採取行動,破壞這種行為。

AI要有輸有贏
有件事非常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就是一個人工智慧要能在遊戲裡發揮最佳功效,應該有不同等級的難易度。比方說,假設一個西洋棋遊戲裡,玩家對抗的是深藍,那玩家顯然是輸定了。可是,遊戲能讓玩家覺得好玩,最好的就是玩家有機會贏,而且最好是讓玩家知道有機會贏,那一旦玩家贏了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因此遊戲的難易度必須取得一個平衡。不過,無論如何,人工智慧的設計還是要盡可能做到最佳。因為設計到最佳程度的AI,隨時還是有辦法讓它變笨,或讓遊戲有時用有時不用AI,但要在AI製作完成後讓它變得更聰明就相當困難了。比方說,為一個西洋跳棋遊戲建立了一個絕對不會輸的AI之後,要把遊戲變得簡單些,只需要讓電腦在選擇下一步時,採用隨機取樣方式,不使用人工智慧。這樣做雖然讓人工智慧不是那麼厲害,可是郤能讓遊戲比較好玩。但到底要讓人工智慧笨到什麼程度?那只能由玩家玩一玩試試才能知道。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人性好爭

競爭會是叫座遊戲背後的推動力,人喜歡在網上浪費時間和很酷的遊戲或新科技產品廝混,這是真的,不過人真正喜歡的是與自己或別人競爭。如果你有一個好遊戲,在加上競爭的元素後,你有的將是一個很酷的遊戲。在遊戲中增加競爭元素的方法很多,我們會在後面幾節裡介紹幾種。

即時多人遊戲


即時線上多人對戰遊戲提供玩家現場與別人或許多別人互爭,亦即玩家與玩家是直接對戰。
這類遊戲需要一直連線上網,並需要伺服端工作支援。而近年多人即時線上遊戲越來越受歡迎,即與網路連線速度提高,使遊戲製作更加傾向於連線遊戲。

挑戰/寄給朋友


挑戰類遊戲只需要很少的伺服端開發工作,但仍能提供玩家與朋友競爭的機會。在挑戰類遊戲裡,第一位玩家打完遊戲取得分數後,用email寄給一位朋友向他或她挑戰。
因此挑戰類遊戲與即時多人線上遊戲不同,在挑戰類遊戲裡,兩名玩家都是各自玩遊戲,然後才互比得分。多人遊戲裡,兩名玩家則是現場即時上線競技。

高分排行榜


高分排行榜是讓玩家間展開競爭非常有效但被動的一種方式。為一個遊戲提供前十名排行榜的簡單動作,可以給一個簡單單人遊戲增添一向有效的競爭因素,這項功能從80年代遊樂場遊戲時代即被運用,至今仍不失其價值。

高分排行榜的設定並不十分困難,但需要伺服端元件儲存高分資料。基本上,每當玩家打完遊戲時,都會查詢伺服器,看看自己的分數進不進得了高分排行榜,如果進得了,遊戲會出提示要求玩家輸入名字,然後再把提示表單名字及得分送進伺服器裡納入高分排行榜內。
而系統的第二部份則負責從伺服器(可能在遊戲載入時)找出高分資料,並顯示前十名的玩家名字和分數。在玩家在玩遊戲前能得知高分排名資料,可激發玩家的鬥志,決心把自己的名字排進榜,或是把對手的名字踹出去XD。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遊戲基礎

計分
人都喜歡得分。計分制在遊戲裡是玩家功力的一種評量標準,他們可拿來與朋友比較或競爭。計分制就是在遊戲中間因玩家表現好或敢冒險給予的獎勵,在遊戲設定畫面圥解釋清如何計分非常重要。玩家需要知道如何計分才能在遊戲中間做出不同的決定,計分制可以讓玩家有心理預期,整體上也會讓遊戲比較好玩。

在遊戲開發過程中,計分系統必須可隨時調整,直到測試時才定案。因為在開發時很難預料分數累積的速度有多快。

一般規則是把計分系統設計得讓玩家可從容易漸進,只要玩就先給一點小分數獎勵,然後再對完成較困難的工作或挑戰給較大分。那麼隨著困難程度增加,遊戲就會越來越吸引人。
計分制是遊戲開發者吸引玩家冒險嘗試走新路徑或採取新行動的利器,可維持遊戲一直都很有趣。

難度
走著走著難度逐漸升高會讓遊戲越來越好玩。由於許多人從來沒有玩過遊戲,因此我們設計的第一關,應該不需要經驗即能很容易完成。如果第一次玩遊戲的人馬上就掛掉,他或她大概就會放棄,而跑去玩別的了。

在第一關,我們要介紹一下遊戲所有的控制和功能,並示範一下以後幾關所需要用到的技巧。每一關都需要越來越難過,這可讓玩家多玩幾次,以改進技巧或能更進一步,並會想要一直玩下去。

除了關與關之間要把難度逐漸升高,每一關從開始到最後也要把難度逐漸增高。這是吸引玩家一直玩的非常有效的辦法。當他或她眼看著就快要打完這一關,但郤過不去時,他們通常都會想再試一次,因為離過關就只差那麼一點點。

還有,如果你給每一關一個配合主題的名字,將可以為遊戲整體增加更多的樂趣。你去想,當你的遊戲玩家告訴朋友這款冒險遊戲時,他興奮的說:「我打到死亡叢林了!」,是不是比他高興的說:「我打到第三關了!」會更好玩。

難度增高坡形圖


讓難度和計分都可隨時調整。在製作完成遊戲後,先找你的朋友家人玩一玩,不要先告訴他們遊戲內容,你只在旁邊觀察他們怎麼玩,以及對他們來說有多困難。因為這個遊戲是你想出來的,只有你知道可能的情況,但對第一次玩的人來說,難度可能比你想像的更高。我發現十次有九次,遊戲在測試後都需要修改到更容易些。

體力/生命
遊戲不能沒完沒了。生命可以讓你控制遊戲的時間,同時可給玩家多層機會進步。遊戲中運用生命的方法很多,像街頭打鬥遊戲中的體力表,或射擊遊戲中沒打中失分,或大型遊戲場類遊戲的生命,都是在遊戲結束前,讓玩家失敗幾次的方法。

如果你的遊戲有好幾關,那當他或她掛掉時,新生命應該是從玩家回到那一關開頭的地方開始,而不是讓玩家回到遊戲開始的地方重頭再玩,那會讓他失去興趣不想再玩。

一般遊戲都給玩家三次生命,這是大家最習慣的次數,也是遊戲的理想長度。

如果使用的是生命,那你要設定生顯示表,而且是遊戲一開始就減掉一條命。假定玩家可有三條命,那麼一開始生命表上就只有兩條命,減掉的一條就是正在玩的那條命。那當生命表上沒有生命時,玩家就可以知道只剩現在這條命可以玩。

加分和加血
增加遊戲樂趣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在各關增加一些加分和加血。「加血」(power-ups)是遊戲專用名詞,通常指遊戲中發現到額外的好東西,像是額外增加體力、加一條命,或是得到一個特別的東西。當玩家發現這類好東西,用來在遊戲中加分或換些好處時,遊戲即可增加一些刺激性。

加分和/或加血可以被用在任何類型風格的遊戲裡,比方說你設計的是一款競速遊戲,那麼路上加血的物件,可能是汽車吃到一個超級高速渦輪引擎。在射擊類遊戲裡,我們讓可加分的射擊目標不定時出現,打中就可以增加分數。

加分物件不是遊戲裡的關鍵,它們只是我們手上的另一種工具,容易用來提高玩家遊戲的樂趣,多打個一兩分。

意外驚喜
就像歐美復活節時小朋友找蛋尋寶發現意外驚喜一樣,遊戲裡也可以增加這類有趣的小驚喜,像是特別關、加分或加條命等等。意外驚喜都是秘密隱藏起來,刻意設計讓玩家在不經意中發現。它可以很簡單如玩家推出一組對號鎖的號碼後,遊戲裡的角色突然會做出可笑的動作,或是很複雜如玩家在做出一些遊戲中的動作後,突然打開了一個特別關。

既然叫意外驚喜,當然多半都是「驚喜」,沒有人希望遊戲中一個有趣的小小意外,竟然是失分或失去一條命吧!

遊戲的時間長度
為你的玩家設計一段適當長度的遊戲時間很重要。你預計玩家每玩一次會花多長時間?最好不要讓玩家花一整個下午還打不完,當然你也不會希望,觀眾因為沒有足夠的空聞時間玩遊戲而失望。

大多數網站遊戲的成人玩家,都是在白天上班時間上網玩遊戲,像趁會議前的一小段空檔,或趁工作中小休片刻的時間,打打遊戲讓腦筋清醒一下,而青少年玩家可能只有放學後幾分鐘的時間很快打個一兩盤。所以如果你的遊戲需要花很長時間,很多人可能連想都不會想去玩。

理想的遊戲時間應該多長,目前有各家不同的看法。每玩一次耗上兩到五分鐘的遊戲,大概剛剛好。對較花時間的冒險類遊戲,能夠提供存檔功能將會非常有幫助。因為玩家可以玩多少時間都沒有關係,只要把進度存檔,下次有時間玩時再叫出來即可。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概念與流程

可以製作的遊戲類型和格式有很多,而無論你選擇的類型是什麼,非常重要的是,每當開始一個新的專案,一定要有確定且想得很清楚的概念。
希望你切記:在你急著想打開遊戲編寫工具,並開始製作遊戲之前,無論心裡想的遊戲可能多小或多簡單,能先規劃好遊戲的玩法和支援的互動功能,像是載入、設定和幫助畫面等,將可以讓玩家玩遊戲有更好的感受,也可以讓你在開發過程中省郤許多頭痛。開發遊戲沒有事先規劃,會很容易忽略一些遊戲中關鍵要素,在開發過程中稍後再補,將會十倍困難。

最初的概念
我們先從遊戲的概念開始。這包括你想創作的遊戲類型、遊戲的目標族群,以及想要的整個遊戲的感覺。就拿你學過有關目標族群的知識,我們先為你的目標族群做一個遊戲計劃。
比方說,你想做一個簡單的射擊類遊戲,這裡面就牽涉到不同概念適合不同族群的問題。像對6到12歲的男孩來說,機器戰警拿雷射槍開火這類概念就相當適合,但對成年人來說,他想的射擊遊戲,可能是政治圈裡的鬥爭或社會新聞裡的火併。簡單的說,你的概念必須要能精簡成短短的一句話。假定我們計劃為一個6到12歲兒童的熱門網站,創作一款在該網站玩的遊戲,性別族群是男生女生各半,遊戲的目的是吸引網站訪客提高流量。而這個遊戲配方可以精簡成這麼一包話:

「西部牛仔式搞笑的點擊式射擊遊戲─兒童對打是為比出勝負和比誰最高分。」
聽起來非常簡單?沒錯,但別忘了這只是開個頭,我們先照這樣來設計一個西部牛仔主題的遊戲。

在開始構思一個遊戲概念時,千萬要注意你的技術程度和目標觀眾播放環境的程度。超出程度的設計,最後結果要不就是目標觀眾根本不能玩,要不就是由於有些要素太難,你無法做到,遊戲根本完成不了。

構思主題
大部份令人懷念的遊戲,都至少有一些主題或情節緊緊抓住玩家的心。尤其是一個好的遊戲名稱,不慬是與遊戲主題相一致,更會讓人回味無窮。
所謂很酷的遊戲和別人說它很酷的遊戲,這兩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主題酷不酷。如果你的遊戲能引人討論,而且大家會告訴大家,肯定對推出遊戲的目的會有幫助,而且也會是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射擊類遊戲。

你先想像一個遊戲,它是要你在時間到之前,用滑鼠點擊紅點,越多越好。那麼,我們再想像另一個遊戲,你是一名西部神槍手,你要射擊飛在空中的瓶子,也是越多越好。不過這裡你為的是證明你是西部第一大鏢客,背景有西部酒吧的鋼琴聲,還有牛仔竊竊私語「哇靠!」聲此起彼落。

很顯然地,雖然這兩個遊戲本質上都是最簡單的射擊遊戲,而且難易程度一樣,但誰都會賭西部遊戲更好玩。因為遊戲通常會因為有一個目的而更好玩,尤其是當危險出現,玩家的壓力(即目的)也出現時,遊戲就會更加好玩。

劇情和角色
根據主題發展劇情和角色,是遊戲增加吸引力及價值非常有效的方式。有時你可以把主題發展成一個很好的故事,引導玩家進入遊戲裡。

我們就拿這個西部主題編造一個劇情和裡面的各個角色看看。

首先,我們的主角是名一身塵土但安份守法的槍手名叫「魏臉歪(這裡插入玩家名字)」,這天他在酒吧裡,跟一名戴黑帽的男子發生爭執,兩個人都說自己的槍法全西部最照。戴黑帽的挑戰魏臉歪,要跟他比射擊99個丟到空中的酒瓶,誰能讓5個以下的酒瓶不著地,誰就是西部第一神槍手,輸的人就要把一瓶全西部最辣的辣椒醬一乾而盡。

我們利用這個故事引導玩家進遊戲,由於玩家的名字在遊戲裡出現,他或她和我們的主角之間產生了關連,由於射擊飛在空中的酒瓶事關玩家榮譽,遊戲即變得更好玩。

你的故事情節不一定要複雜,甚至不一定要視覺上表現得出來。其實在玩家開始玩之前,先秀一段有趣的任務描述,也能達到類似效果。

流程
當你已經定好遊戲大綱之後,就要來編排一下遊戲的流程了。從一開始設定,一直到遊戲結束後的最後一個畫面為止。

事先把這些規劃好,最後的產品才會有連貫性。確認你把以下幾項都已列進去:
  • 「載入」畫面─顯示媒體載入的狀態,這裡也可以放些圖,幫助觀眾進入主題。
  • 「歡迎」畫面─載入完成後,遊戲應該進到歡迎畫面,把任務或故事告訴觀眾,並把觀眾推進遊戲裡。
  • 如何玩/幫助─包括一個內有遊戲指引和遊戲控制的畫面,它可以銜接在「歡迎」畫面之後,或自成一個隨時可以叫出來的畫面。
  • 遊戲─即是遊戲本身。
  • 遊戲結束─遊戲的總結。玩家最後可以看到遊戲的結果。這個畫面應該也要包括催促玩家再玩一之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的遊戲在玩的過程中會有好多層級、模態或特殊功能,你也要把它們事先規劃好。因為,在造成事實後才想到要把忘記的畫面或功能補回去,最最最讓人吐血。你會發現程式碼很難配合得了改變,玩遊戲的人會感覺非常不順暢,而認為你這款遊戲很不專業。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了解你的玩家



或許你會以為製作一個好玩的遊戲就是要先動手去開個頭。嗯,對不起!不是這樣。因為所謂「好玩」是非常主觀的意涵,不同的人會有非常不同的好玩的感覺,因此我們著手製作遊戲的第一步,必須要從了解「誰將玩這個遊戲」開始。

其次,我們有一些基本的步驟要做,必須規劃好你的遊戲和所有需要的互動,才能有效地把遊戲呈現給你的玩家,同時你的遊戲也需要一些基本素材。因此本章將探討的是,製作一個好玩的遊戲所需觀察的各個層面,而我們先從你的玩家開始。

設計一款叫好叫座的遊戲,第一步是了解目標遊戲族群。這些人將要玩你所設計的這款遊戲,因此你這位遊戲設計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作一個他們覺得好玩且容易玩的遊戲。過於複雜的控制和難以理解的劇情,可能讓較年輕的玩家沒法進入狀況而備感挫折。同樣的,圖像過多需要高階電腦才能執行的遊戲,也非常可能讓父執輩的玩家因為設備不佳而玩不了。
相不相信?!既使是一款有史以來最酷的遊戲,都可能使一名玩家因為不知怎麼玩,甚至不知如何玩起,而受到慘痛的教訓。基本上,遊戲要好玩必須很容易開始且很容易玩, 目標要明確,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控制。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大多數玩遊戲的人不一定很懂電腦,也不一定是名電玩高手,因此如果遊戲很難搞懂,大多數第一次玩這個遊戲的人,玩不到幾秒鐘就會放棄不玩。
玩家通常分好幾個族群,每個族群其實便代表一個年齡層,而且不同年齡的人對遊戲都有不同的體會和感覺,因此一款遊戲只能夠針對其中幾個比較相近的族群來設計。

族群分析
族群分析是在媒體上刊登或播出廣告的一門學問。基本上,它是對一群人屬性所做的統計研究,而且大多數族群分析是深入研究一群人非常特定的層面,像家庭年所得、子女人數、飲食習慣等等,不過這些特定層面跟我們比較無關,我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些大項如性別分析和年齡層等。

年齡層
遊戲族群的年齡層可能是最需要考慮的一項因素。一名想玩你遊戲的小孩,心態上一定和成人不一樣。廣告界很早以前就把廣告對象族群依年齡層區隔,各層區隔可以分得很細,但經常也會重疊。以下是一些較寬鬆的區隔。
  • 兒童 6 - 12
  • 大小孩 9 -14
  • 青少年 12 - 17
  • 12 - 24
  • 18 - 24
  • 18 - 34
  • 25 - 34
  • 35 - 44
  • 45 - 55
  • 55+
設計遊戲通常最好是對準你範圍內稍低的年齡層。因為成年人較容易接受年輕人的素材,但兒童郤不容易接受太成熟的內容。

性別
年齡通常和性別相提並論。男孩、女孩、男人、女人觀念都不一樣,對所謂好玩遊戲的想法也會不同。在瀏覽器遊戲市場,男女大概一半一半,但女性人數稍多。可是這並不意味破壞暴力血腥鬥狠的遊戲就沒有市場。而是在說,當線上遊戲玩家大多數是女性時,不太暴力的劇情較能被觀眾接受,當然如果我們的對象範圍較廣時,比較年輕的男性一邊也是要考慮。
要想搞清楚不同族群可能對什麼樣的內容有興趣,我們不妨看看人們最通俗的消遣:看電視。因為,全國電視網的這幾家大公司,絕對比你更有時間和資源對準目標觀眾投資,因此只要找幾個你目標族群最可能看的節目,然後重點記下這些節目和插播廣告的風格,大概就可以很清楚目標族群有興趣的是些什麼。

電腦速度
你身邊要有一台舊電腦用來測試你的遊戲。如果可能,最好找一台有一年以上的舊機器,所有配備都過時,用上一代的CPU和不太夠的記憶體等。因為這種機器比較接近玩你遊戲玩家所用的機器。

播放遊戲的電腦速度會有多快?這點很重要,因為動作遊戲中各個動作的流暢性,是玩家感受最關鍵的關鍵。

如果你的遊戲是拼字、猜謎或是記憶比對的遊戲,電腦速度是不太需要注意,假使你想開發的是動作類遊戲,就是需要快速變換的圖、聲音和密集運算,以流暢地執行遊戲,因此必須確定玩遊戲的電腦可以做得到。最好經常測試你的想法,確定不會讓電腦負擔太沉重。
可以用各種技巧最佳化你的遊戲,這類技巧有兩派,一派是以較有效率的編碼最佳化,一派主張用較有效率的圖。建議你兩樣都做到。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遊戲類型

  遊戲類型是指遊戲的一種格式或分類。就像電影一樣,遊戲也有許多種類型,它們也經常難以區分,有些遊戲可被歸類成一種以上的類型。以下是最常見的類型。

動作類(Action)

動作類遊戲都有移動的物體,它主要挑戰玩家爭取高分的反應、手眼協調能力、快速思考和時機掌握等能力設計。雖然大部份的遊戲裡面都有一些動作,但這些遊戲不能都被視為「動作類」遊戲。



冒險類(Adventure)

冒險類遊戲常被人與角色扮演遊戲(RPG)混為一談。但它並不像RPG。冒險類遊戲裡,玩家可以在故事開始後的環境中控制一個角色,不玩家的任何行動,都不會影響該角色的整體能力。



賭博類(Casino)

網路上最受歡迎的遊戲類型之一就是賭博遊戲,像撲克牌或輪盤賭注。



教育類(Educational)

教育類遊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玩家,它也可能被歸成其他類型,像所謂教育猜謎拼字遊戲。



第一人稱射擊類(First-person shooter)

這種類型的遊戲都是讓玩家經由角色的眼睛去看遊戲世界,並在到處跑的過程中,看到移動物體就射擊。通常這類遊戲是動作比劇情更重要。


益智類(Puzzle)

這類型遊戲也被稱之為「邏輯遊戲」,它挑戰玩家的智慧而不是反應,許多益智類遊戲會限時,或是限定採取每一個動作的時間,像俄羅斯方塊就是標準的益智類遊戲,還有傳統的遊戲如西洋棋或跳棋等,也都屬於益智遊戲。



運動類(Sports)

也是一種動作類遊戲,但它有遊戲規則,並模仿一些特定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賽車等的運動。



角色扮演遊戲類(Role-playing game, RPG)

角色扮演遊戲裡,玩家控制環境中的一個角色,並會在環境中碰到其他存在物體與他們互動。而角色的屬性(如戰鬥力、魔力和生命力)會依玩家的動作或選擇而改變,劇情也會因而改變。



戰略類(Strategy)

這類遊戲主要考驗玩家在試圖建造或經營某項事物時的智謀和交涉能力,在某些遊戲裡,玩家的目標是成功地建造並經營一個城市,在其他遊戲裡,玩家必須建立或經營的可能是任何事物,像一支軍隊或者是一間餐廳。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遊戲視角

「遊戲視角」(Game View)是指玩家在遊戲中看的角度和視野。比方說,透過遊戲中某個角色的眼睛,玩家可以看到眼前的全景嗎?還是從上面的位置去看全景?在遊戲世界裡,每一個可能的視角都有它的專有名字,接下來會為大家一一介紹。

3D
它幾乎完全包括了非兩度空間遊戲的每一個可能的視角。最常見的3D視角類型都有它們的專用術語,現在市面上絕大部份的商業遊戲差不多都是用3D視角的,例如GTA IV、惡靈古堡4等…


跟拍(Chase)
這類3D攝影視角常用在一些運動比賽遊戲如冰上曲棍球或足球等,攝影機會跟著遊戲角色或動作拍攝(即你看到的景),有時候還可能轉一大圈以取得最佳視角。


第一人稱視角
就是遊戲角色本身看到的周圍環境,這種視角最常用在射擊類遊戲如CS、決勝時刻和戰地風雲等。不過,製作第一人稱視角的遊戲需要用到3D引擎,初學者可能不太適合。


斜視角
它是最廣泛使用的一種3D視角(也可以是2D的遊戲),像暗黑破壞神或網絡遊戲奇蹟都是採用這種視角,RPG製作大師的遊戲同樣也是。這種視角會經常被採用,最主要因為它不需要用到繪圖上的特殊技巧,讓程式設計師和美工都很省事。


邊界(Side)
這種視角可讓玩家看到兩邊的狀況,像超級瑪莉或魂鬥羅都使用這種視角製作。邊界視角在平台遊戲中非常普遍,而且幾乎都是2D。


第三人稱視角
所有不是從第一人視角或從某個角色眼睛視線去看的視角,一律都叫第三人稱視角。上文提及的斜視覺、邊界、跟拍都屬於這一類。


從上到下
即鳥瞰視角,它也是一種第三人稱視角,整個遊戲區必須從上往下看,像最早的塞爾達傳說,還有許多迷宮遊戲像炸彈人,都很流行採用這種視角。食鬼是最典型的例子。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視覺化前程序

  視覺化前程序,其中的「視覺化」,是正式的遊戲畫面,GAMEPLAY。而視覺化前程序說的就是在這之前要做的事。一般來說,一些大的遊戲計劃會很需要這樣做,因為如果未完全企劃好內容,就開始遊戲製做,會遇到很多預期不到的問題,遊戲很可能要重做又重做,到時不單止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而視覺化前程序,不單是指遊戲內容的企劃,它涉及到整個遊戲製作的過程,甚至乎每個細小的步驟,都要事先預料到。視覺化前程序的主要目的,是要令製作過程更加順序,製作者不會做完一步便不知下一步該做什麼。

而視覺化前程序可包含以下的部份:

遊戲主旨
與文章的主旨可不一樣,因為遊戲是用來玩的,遊戲的主旨不是嘗試去表達一些大道理,而是該遊戲整體的表現。簡單到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舉個例子,惡靈古堡的遊戲主旨可以是「一個避開喪屍攻擊以及射殺喪屍的射擊遊戲」,當然這句是我自己作的,原先的可能有出入。主要定了一個遊戲主旨,製作的目標便十分清晰了。

考慮環境氣氛
遊戲內的環境氣氛,對遊戲也是非常重要的,能使玩家更加投入。而在這邊要做的是,先想想遊戲要以什麼風格呈現,是寫實的古歐風格,還是科幻的可愛風格,氣氛是要恐怖陰森還是開心搞笑,這些東西都要事先想好。

遊戲空間與擺設
即畫平面圖,關卡的設計,物件的位置等。設定怪物、寶箱、NPC等的位置,當然關卡迷宮的設計也算在這部份上。不過不同的遊戲的平面圖都是不同的,以下圖為例,通常都是一些3D遊戲的平面圖。2D雖然也是這種畫法,不過所表現的視覺則不同。


分鏡
電影用的詞語,不過今時今日的遊戲要離不開了。有些遊戲可以說是一部互動性的電影,當然有些地方也涉及到電影的製作方法。分鏡是透過鏡頭的位置去表達故事,比如說,先把鏡頭移向主角,等主角講完話,再移向女主角,輪到女主角講話。分鏡要設定得好,最重要的是懂得以鏡頭去講故事,要學好這方面的技巧,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些電影。

需要什麼素材
假如你需要做一道門,那你就需要一道門的素材,3D的遊戲就得做一個門的模型,當然也需要門的外觀,可以是用電腦畫的,也可以用真的門的相片來貼上。2D遊戲只需要後者。一個遊戲需要用到的素材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多可高至幾千幾百個圖像及模型,少也可以是兩三個圖像,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重複運用,一些外型相似的物件可以透過改變大小、顏色來製用或者創造新的物件。

內容/劇情
當然不能少掉遊戲內容,如果做的角色扮演遊戲,那這將會是企劃中最重要的部份。先是規劃內容大綱,然後再設計對白等,有什麼道具,技能等等也是這裡要做的事情。遊戲的劇情、對白等的設計最重要一點是要有互動性。

系統風格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就是一些系統的規格設定。包括貼圖的大小,物件的表面的素材用多大的方格;同屏顯示人數限制,螢幕裡最多可以顯示多少人,涉及人物的大小;伺服器的負載,伺服器最多可以容納多少人,是否需要分流等,只有連線遊戲才需要考慮這點。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圖像「壓縮」

  有時為了提高遊戲的效能,必須使用一切色彩質素較低的圖形,雖然如此,但實際上并不會相差太多,反而因此而提升的效能郤是物超所值。圖片壓縮的重要性除了於遊戲之外,在網絡上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一張壓縮過的相片比起原先的相片容量少了數倍,而網絡的傳輸是以bit為主,越少的容量就越快傳送完畢,因此瀏覽一些相片質素較低的網頁時是會快很多的,而其圖片也不會差很多。

以下教大家一個壓縮圖片的方法,首先開啟PhotoImpact11,然後打開一張指定的圖像檔案。


對著圖形按滑鼠右鍵→剪下


然後再貼上


變成單一物件之後再按右鍵→影像最佳化程式


選擇儲存的格式為JPG,而且把品質改成24,這是最低的水平了,假如再低的話圖片就會失色了。然而現在你會看到左邊壓縮前和右邊壓縮後的預覽圖,圖形方面沒什麼兩樣,可是容量大小郤比壓縮前少幾十倍!


修改完之後按另存新檔儲存該檔案
再來比較一下

這張是完全未經壓縮的,容量大小是81.2 kb


再來這張是品質調為24的,容量大小為14.4 kb,除了有點濛之外,其他的還好,和原先的差別不大,假如不是十分要求圖片質素好的話,非常建議把它壓縮成這樣。


最後看看壓縮成24以下的圖片,你會看到該圖片開始出現黑白間點,這是由於能夠採用的色彩太少,無法存取部份的色彩。所以,24已經是低線了,再壓縮的話就會出現失色的情況了。



  大家在追求高質素遊戲美術時,也要考慮一下運作的效能,因為圖形的複雜度與遊戲運行時的效能是成正比的,有時為了配合一些電腦效能較低的玩家,不得不將圖形的複雜性降低,這叫捨身取義。舉個例子,天堂II和魔獸世界,美術方面絕對是天堂II優勝,但魔獸世界的玩家數目郤遠高於天堂II,撇開其他因素不講,遊戲效能方面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圖像「去底」

  很多情況下我們都需要先把未處理的圖像去底,以下教大家一個利用PhotoImpact11來將圖像去底的方法。

首先,開啟程式


於左上角按檔案→開啟


選擇要去底的圖像然後再按開啟


開啟了這個圖形檔案後,會出現一個編輯該圖形的視窗,對著這張圖形按右鍵→剪下


然後再貼上


這時這張圖片四周會出現虛線,這代表這張圖片已經是一個單一物件了。//之所以要先這樣做是因為只有單一物件才能使用去底工具。


現在點選工具列中的橡皮擦→物件神奇橡皮擦工具


對著藍天的部份點一下,便使它變成透明了,然後再把草地也變成透明


接下來點選工具列橡皮擦→物件繪圖橡皮擦工具


把顏色比較複雜的地方用橡皮擦工具擦掉


完成之後就會如下圖,當然,要做得好是需要一點點技巧的,熟練了就沒問題了。兩隻牛的四周都有虛線,表示它已是一個單一物件了。


這時我再點選工具列中的挑選工具


對著兩隻牛按滑鼠右鍵→影像最佳化程式


把它儲存成PNG檔,因為只有GIF和PNG可以使用透明色,如果儲存成JPG,透明的色將會變成白色。


  這張圖片的色彩比較單調,所以去底比較簡單。假如是一些顏色對比度低的圖像,可能需要用其他選取工具來協助。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如何得到靈感

  很多遊戲都是設計者由生活中的一小點靈感而觸發,再將它加以聯想,構成遊戲的初形。但是當沒有靈感的時候,是很難做出一些有水準且有創意的作品的。但靈感不是說有就
有,當有好的靈感出現時,當然要第一時間記下來,就算現在用不上也可以留到下個遊戲。

  假如想要得到更多的靈感,就得主動地去發掘。以下是一些遊戲設計人員的心得,可以作為參考。

1. 攝影
很多專業的遊戲設計人員,同時也是攝影發燒友,有這種嗜愛對遊戲設計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每當見到映像深刻的事物,便能馬上用照相機拍下來,這樣比起只用文字來記載要有用得多,因為當設計遊戲的時候可以直接拿出來參考。


2. 看書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一點都沒錯的,即使現在網絡世界的內容如此豐富,但萬萬也比不上圖書館裡的資料多。很多人都很抗拒看書,覺得很悶,我以前也是。不過只要是選擇一些你自己有興趣的書,自然就不會覺得太枯燥了。至於看書對靈感的啟發就更不多說了,你甚至可以將一本小說或書裡面的內容改篇成遊戲,只要不要抄得一模一樣就可以了。


3.瀏覽網頁
雖然網絡的內容大多數都互相抄襲的,但其資訊更新速度郤是最快的,而且這些資訊也未必是古板的新聞報道,有很多古靈精怪的內容發佈於各大論壇,線上短片等,都可以觸發很多新靈感的。


4.看電影
做一個遊戲,其實有些工作等同於在製作電影,一些分鏡,例牌的對話和情節,其實和電影沒什麼兩樣,不同的是電影是單向性的,而遊戲則需要互動。電影業比遊戲業產量更高,每個月都有幾十部新電影上畫,但一部電影的製作時間郤比遊戲製作還長,可見有多少創意人才在裡頭。我們不需要有電影人那樣的創意,因為電影和遊戲本來就是兩個不同領域,即使互相抄襲,也不會對作品有太大影響。


5. 玩電子遊戲
多玩玩其他人的遊戲,從其他人的遊戲中得到靈感。也許你玩其他遊戲時,總會覺得某些地方可以做得再詳細一點,又或者增加一些新的玩點,這些都是該遊戲的設計者想漏了的地方,你可以用到自己的遊戲裡頭,同時觀察一下別人的遊戲有哪些優點或缺點以取長補短。玩電子遊戲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能以玩家的角度去思考遊戲的設計。


6. 研究建築與雕塑
一些大型的遊戲場景裡面,有時你會看到一些很有風格的建築物,場景佈置等,這些當然不全是遊戲設計者自己設計的,大部份都是參考一些地方建築,再作小小修改。而研究雕塑,對於3D遊戲來說也很有幫助。


7. 繪畫
如果你喜歡畫畫的話,可能有時候亂畫一通,郤畫出了超水平的作品,這一點也不稀奇,藝術本來就是隨意地發揮,不要被一些框框限制住了。所以,透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得到一些新的靈感。


8. 旅行
某些遊戲公司甚至會派遊戲設計人員到外地旅遊以收集資料和穫取靈感,這種公司當然很多人想進。不過以個人創作來說,要先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才能用這種方法來取得靈感。